本文系作者真正結束前原創,未經允許禁止轉載。
當孩子到5歲時,隨著其語言與認知的發展,已經了解了許多事,並開始有自己的判斷能力。但是,也正因為如此,當他面對規範時,就會開始唱反調或討價還價,甚至想挑戰你的耐心極限,越是禁止他做的事,他越要做。這時,孩子會對爸媽給予的規範提出許多的質疑,不再像三四歲時一樣乖乖地接受。如果孩子的口齒伶俐,那麼家裡可就非常熱鬧了。其中,最常出現的就是「大人可以打小孩嗎」。跟媽媽唱反調的孩子
由於孩子因果關係與推理能力的進步,開始對於規則有更深的了解,也有自己的詮釋,但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的困惑。媽媽不是說「不可以打人嗎」,但是我看到的是媽媽可以打我。媽媽不是說「說話要有禮貌」,但是我聽到的是奶奶大聲說我。媽媽不是說「我已經長大了嗎」,但是我常被教訓「小孩子不要問」。媽媽不是說「不聽話打屁股嗎」,但是我被告知「不可以打妹妹」。究竟規則是什麼呢?為什麼對我、對妹、對媽媽都是不一樣的呢?正因為他的小腦子裡浮現出許許多多的問號,所以一定要問出一個所以然才能感到安心,但是表現出來的卻是不聽話和愛狡辯。其實,孩子只是希望找出一個明確可以執行的規律,這樣才能幫助自己開始學習自我控制。和爸爸吵架的孩子
不可以打人嗎?5歲正是發展自我控制的關鍵時期,孩子開始對於規範越來越感興趣,甚至會開始出現糾正大人的情況。這是不給爸媽面子,而是孩子覺得大家都應該遵守規則,只是有時候這些規則是孩子自己想像出來的。媽媽不是說不可以打人嗎,那麼為什麼媽媽會打我呢?如果媽媽不遵守規則,應該提醒媽媽,但卻常常被認為是在頂嘴反而被處罰。大人才可以打人嗎?對於孩子而言,「大人」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,只要年齡比較大,就是大人了嗎?所以,如果我們對孩子說:「大人才可以打小孩。」孩子就會出現疑惑而脫口問:「妹妹是小孩,我可以打妹妹嗎?」結果,才問不到兩三句就被貼上「不聽話」的標籤,不免又被罵了一頓。所以應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句子,而應該清楚地對孩子說:「不可以打人,但做錯事會被處罰。」媽媽打女兒
我要把耳朵關起來、當孩子發現規則被破壞了,最初會嘗試去提醒別人,不論是手足或同學,甚至會提醒爸媽犯的錯誤,十足像一個管家婆一樣。但是,當孩子發現大家都不遵守時,就會出現另外一個極端,自己的耳朵關起來,不願意配合別人的規則。因此,用孩子可以聽得懂的話清楚地定義出明確的規則,爸媽親身的示範與遵守是讓孩子願意乖乖配合的關鍵。不要把「打」字掛在嘴邊、當孩子一調皮,爸媽就脫口而出:「你再不聽話,我就打你。」然而即使孩子再繼續做下去,我們也不會真的處罰他。結果不僅沒有讓孩子變得更聽話,反而讓他學會將「我就打你」掛在嘴邊。可想而知,孩子被抱怨與處罰的機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變多了。請不要將「打」字掛在嘴邊,但卻從來沒有實施,否則只會讓孩子認識到一個事實,即可以將爸媽說的話當作耳邊風。和孩子講道理的媽媽
打就是管教孩子嗎?還是大人自己在生氣呢?可以處罰孩子,但不要一直將「打」字掛在嘴邊,更不要在盛怒之下處罰孩子;不要跟孩子說氣話,孩子會模仿得很像,而你會更受傷,靜下心來再處理,是管教孩子最基本的原則。在美國也沒有不可以處罰孩子的規定,當孩子做出超出規矩的事情時,老師會將孩子帶到校長室,讓校長處理。帶孩子不是順著孩子,而是給予正確的引導。在孩子還沒有決定與分辨能力時,更需要爸媽適時的引導,我們的角色首先是父母,先做好稱職的父母之後,才去思考如何當孩子的好朋友。爸媽的角色就如同是孩子人生旅行中的嚮導,尊重與引導他發現生活中的樂趣,而不是將方向盤交給孩子,讓孩子漫無目標地前進。當孩子5歲以後,使用高壓式的管教不僅不能達到效果,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反彈,建立明確而清楚的規範,讓孩子培養出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才是最有效的。教育孩子的爸爸
第一階段改變我們的用詞:很多時候,孩子並沒有惡意,但卻會因用錯語言而被處罰。例如,我家的兩姐妹有一次在一起玩兒,原本推來推去得很開心,但最後玩兒過頭,我看到姐姐壓在妺妹的身上,就問:「你們在做什麼?」沒想到姐姐居然很開心地說:「我在欺負妺妺。」大人的話孩子就會學,卻不知道應該用在哪裡。事實上,姐姐沒有真正在欺負妺妺,而只是她們每次推來推去時,總是聽到奶奶說:「不要欺負妺妹!」所以姐姐也就理所當然地學了起來。在管孩子之前,請先改變自己的習慣用語,不要挖洞給孩子跳,卻又怪孩子不貼心。兩個在草地上玩耍的女孩
第二階段建立權威不用打:要讓孩子聽話,絕對不是用處罰或打的方式。難道受到處罰的人,都會變得順從嗎?那麼以後不就很容易被欺負嗎?其實,爸媽要想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,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心服口服。試想每次不小心交通違規而收到罰單時,我們都會心服口服嗎?還是會覺得很倒霉,或是很生氣呢?孩子的想法也一樣,處罰或打罵一定沒有用,帶著孩子一起做事情,通過你的引導讓孩子學會新事物,不要將教孩子的工作推給別人,讓孩子從心中佩服爸媽是如此厲害,會比你不停地在他旁邊嘮叨更有實際的效果。兩個開心的孩子
第三階段建立明確的規則:教導5歲的孩子時,規則越明確,指令越清楚,孩子就越能遵守與配合。不要覺得孩子在找漏洞,他只是正在通過模仿大人制訂規則的方式,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。全家一起與孩子討論清楚家庭規範,大人和小孩都要一起遵守,爸媽以身作則,才是培養孩子自我控制的關鍵。請千萬注意一個秘訣,不要期待一口氣解決所有的問題,每次不要制訂超過三個規則。先讓孩子完成並可以遵守這三個規則,當確實達到後,再每個月逐漸加上一兩條規則。這個方式看起來好像很慢,但卻比不停地耳提面命更有效率。
什麼是孩子的不服從與自我控制?父母是否需要先改變自己呢?
本文系作者真正結束前原創,未經允許禁止轉載。
當孩子到5歲時,隨著其語言與認知的發展,已經了解了許多事,並開始有自己的判斷能力。但是,也正因為如此,當他面對規範時,就會開始唱反調或討價還價,甚至想挑戰你的耐心極限,越是禁止他做的事,他越要做。這時,孩子會對爸媽給予的規範提出許多的質疑,不再像三四歲時一樣乖乖地接受。如果孩子的口齒伶俐,那麼家裡可就非常熱鬧了。其中,最常出現的就是「大人可以打小孩嗎」。
跟媽媽唱反調的孩子
由於孩子因果關係與推理能力的進步,開始對於規則有更深的了解,也有自己的詮釋,但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的困惑。媽媽不是說「不可以打人嗎」,但是我看到的是媽媽可以打我。媽媽不是說「說話要有禮貌」,但是我聽到的是奶奶大聲說我。媽媽不是說「我已經長大了嗎」,但是我常被教訓「小孩子不要問」。媽媽不是說「不聽話打屁股嗎」,但是我被告知「不可以打妹妹」。究竟規則是什麼呢?為什麼對我、對妹、對媽媽都是不一樣的呢?正因為他的小腦子裡浮現出許許多多的問號,所以一定要問出一個所以然才能感到安心,但是表現出來的卻是不聽話和愛狡辯。其實,孩子只是希望找出一個明確可以執行的規律,這樣才能幫助自己開始學習自我控制。
和爸爸吵架的孩子
不可以打人嗎?5歲正是發展自我控制的關鍵時期,孩子開始對於規範越來越感興趣,甚至會開始出現糾正大人的情況。這是不給爸媽面子,而是孩子覺得大家都應該遵守規則,只是有時候這些規則是孩子自己想像出來的。媽媽不是說不可以打人嗎,那麼為什麼媽媽會打我呢?如果媽媽不遵守規則,應該提醒媽媽,但卻常常被認為是在頂嘴反而被處罰。大人才可以打人嗎?對於孩子而言,「大人」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,只要年齡比較大,就是大人了嗎?所以,如果我們對孩子說:「大人才可以打小孩。」孩子就會出現疑惑而脫口問:「妹妹是小孩,我可以打妹妹嗎?」結果,才問不到兩三句就被貼上「不聽話」的標籤,不免又被罵了一頓。所以應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句子,而應該清楚地對孩子說:「不可以打人,但做錯事會被處罰。」
媽媽打女兒
我要把耳朵關起來、當孩子發現規則被破壞了,最初會嘗試去提醒別人,不論是手足或同學,甚至會提醒爸媽犯的錯誤,十足像一個管家婆一樣。但是,當孩子發現大家都不遵守時,就會出現另外一個極端,自己的耳朵關起來,不願意配合別人的規則。因此,用孩子可以聽得懂的話清楚地定義出明確的規則,爸媽親身的示範與遵守是讓孩子願意乖乖配合的關鍵。不要把「打」字掛在嘴邊、當孩子一調皮,爸媽就脫口而出:「你再不聽話,我就打你。」然而即使孩子再繼續做下去,我們也不會真的處罰他。結果不僅沒有讓孩子變得更聽話,反而讓他學會將「我就打你」掛在嘴邊。可想而知,孩子被抱怨與處罰的機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變多了。請不要將「打」字掛在嘴邊,但卻從來沒有實施,否則只會讓孩子認識到一個事實,即可以將爸媽說的話當作耳邊風。
和孩子講道理的媽媽
打就是管教孩子嗎?還是大人自己在生氣呢?可以處罰孩子,但不要一直將「打」字掛在嘴邊,更不要在盛怒之下處罰孩子;不要跟孩子說氣話,孩子會模仿得很像,而你會更受傷,靜下心來再處理,是管教孩子最基本的原則。在美國也沒有不可以處罰孩子的規定,當孩子做出超出規矩的事情時,老師會將孩子帶到校長室,讓校長處理。帶孩子不是順著孩子,而是給予正確的引導。在孩子還沒有決定與分辨能力時,更需要爸媽適時的引導,我們的角色首先是父母,先做好稱職的父母之後,才去思考如何當孩子的好朋友。爸媽的角色就如同是孩子人生旅行中的嚮導,尊重與引導他發現生活中的樂趣,而不是將方向盤交給孩子,讓孩子漫無目標地前進。當孩子5歲以後,使用高壓式的管教不僅不能達到效果,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反彈,建立明確而清楚的規範,讓孩子培養出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才是最有效的。
教育孩子的爸爸
第一階段改變我們的用詞:很多時候,孩子並沒有惡意,但卻會因用錯語言而被處罰。例如,我家的兩姐妹有一次在一起玩兒,原本推來推去得很開心,但最後玩兒過頭,我看到姐姐壓在妺妹的身上,就問:「你們在做什麼?」沒想到姐姐居然很開心地說:「我在欺負妺妺。」大人的話孩子就會學,卻不知道應該用在哪裡。事實上,姐姐沒有真正在欺負妺妺,而只是她們每次推來推去時,總是聽到奶奶說:「不要欺負妺妹!」所以姐姐也就理所當然地學了起來。在管孩子之前,請先改變自己的習慣用語,不要挖洞給孩子跳,卻又怪孩子不貼心。
兩個在草地上玩耍的女孩
第二階段建立權威不用打:要讓孩子聽話,絕對不是用處罰或打的方式。難道受到處罰的人,都會變得順從嗎?那麼以後不就很容易被欺負嗎?其實,爸媽要想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,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心服口服。試想每次不小心交通違規而收到罰單時,我們都會心服口服嗎?還是會覺得很倒霉,或是很生氣呢?孩子的想法也一樣,處罰或打罵一定沒有用,帶著孩子一起做事情,通過你的引導讓孩子學會新事物,不要將教孩子的工作推給別人,讓孩子從心中佩服爸媽是如此厲害,會比你不停地在他旁邊嘮叨更有實際的效果。
兩個開心的孩子
第三階段建立明確的規則:教導5歲的孩子時,規則越明確,指令越清楚,孩子就越能遵守與配合。不要覺得孩子在找漏洞,他只是正在通過模仿大人制訂規則的方式,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。全家一起與孩子討論清楚家庭規範,大人和小孩都要一起遵守,爸媽以身作則,才是培養孩子自我控制的關鍵。請千萬注意一個秘訣,不要期待一口氣解決所有的問題,每次不要制訂超過三個規則。先讓孩子完成並可以遵守這三個規則,當確實達到後,再每個月逐漸加上一兩條規則。這個方式看起來好像很慢,但卻比不停地耳提面命更有效率。